2018年5月2日9:00-11:00,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薛进军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红瓦楼236会议室作了题为“中美贸易战与气候战——新的大国冲突开幕”的学术报告,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/财经研究所邵帅教授主持,上海交通大学田旭老师、复旦大学吴友老师、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/财经研究所刘江华老师及部分博硕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。
中美贸易争端硝烟渐起,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。在当下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之际,探讨中美贸易战产生的背景,寻找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,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学界均需要积极探寻的重要问题。对此,薛进军教授由几个网络热搜词作为此次报告的“引子”,引经据典地揭示了中美贸易关系何以逐渐走向摩擦和冲突。首先,薛教授从经济学说史的视角对比了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印度和欧盟的经济发展进程,讨论了世界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。进而,薛教授指出,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商品贸易国,引领着世界经济走向“一体化”,而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实施开启了新的全球化道路。并且,在落实《巴黎协定》的过程中,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气候治理,逐渐成为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。绿色低碳“一带一路”与绿色低碳全球化将是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最大贡献,即便在可能缺少美国作为全球领导的未来,中国可以也有能力引导全球气候治理进程。这一系列中国崛起的事实被美国视为一种对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挑战,从而实施了一系列遏制中国发展的措施。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,“中兴事件”和“301调查事件”等均是这种大国间摩擦逐渐升级的表现。最后,薛教授基于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,并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,提出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,也应该为自身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,以期获得更大的正面国际影响力。
报告结束后,薛进军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,对“雁形产业发展模式”、经济增长放缓的后果、“一带一路”的“哑铃式”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。最后,邵帅教授对薛进军教授的报告进行了深入的总结。
【报告人简介】
薛进军,发展经济学博士,现任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,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,国家级智库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兼职教授,碳排放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等职务,曾任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、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教授、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及日本一桥大学副教授。薛进军教授是中国第一本《发展经济学》教材的助编之一、第一本《低碳经济学》的编著者、第一个以“低碳经济”命名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的创始人兼所长。他是最早提倡中国实施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战略的学者之一,同时也是积极参与中国的低碳城市设计、碳市场建设的学者之一。在《Science》《Energy Economics》《Applied Energy》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经济研究》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,并担任《Applied Energy》《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》等国际期刊的客座和特约编辑。
供稿、供图:徐俐俐 审稿:邵帅